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药专业 > 中草药汇编 > 中药大典 > 其它类 > 儿茶
编号:222179
儿茶 Ercha
http://www.100md.com 浙江中医学院
     本品为较常用中药。商品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心材的水煎干膏,习称"儿茶膏"或"黑儿茶"。

    

[历史]



    本品始载于《饮膳正要》,言其"去痰热,上渴,利小便,消食下气,清神少睡。"《本草纲目》称为乌爹泥,孩儿茶,乌叠泥。李时珍说:"乌爹或作乌丁,皆番语,无正字,出南番爪哇、暹罗老挝,今云南等地造之"。《本草经疏》云:乌爹泥,今人多用外治,内服甚少。综上所述,古籍所记载的儿茶产地、分布、功效应用等均与今用之儿茶基本相符,故可认为古今所用儿茶一致。本品收载于《云南省药品标准》(1974年版)

    

[原植物]



    儿茶 别名:儿茶膏、黑儿茶、孩儿茶、乌爹泥、乌叠泥、乌丁泥、西谢(傣语名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Acacia catechu (L.) Willd.--豆科Leguminosae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落叶乔木,高6~13m。树皮棕色,呈条状薄片剥离而不脱离。二回羽状复叶,互生,长6~20cm,叶轴上被灰色柔毛,着生羽片10~20对,羽片长2~4cm,每羽片上具小叶片20~50对,小叶线形,长3~6mm,两面被疏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萼筒状,先端5裂,有疏毛,花瓣5,黄色或白色,为萼长的2~3倍。雄蕊多数,伸出花冠外;雌蕊1,子房上位,长卵形。荚果扁而薄,紫褐色,有光泽。花期8~9月,果期10~11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多生于村旁、路边,或为栽培。

    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,现广东、广西、福建有栽培。

    

[采制]



    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采集儿茶的树干,剥去外皮,心材砍成碎片,加水煎熬,滤过,滤液浓缩成糖浆状,稍冷,倾于特制的模型中,阴干。

    

[药材及产销]



    儿茶膏catechu 主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。销全国各地。

    

[化学成份]



    儿茶膏含儿茶鞣质20%50%,儿茶精(catechin)2%~20%,(一)表儿茶精((一)epicatechin),粘液质,脂肪油,树胶及蜡等。不含儿茶荧光素(gambirfluorescein)及儿茶酚(catechol)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

[药材鉴别]



    性状鉴别

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儿茶膏呈类方形块状或不规则块状,大小不一,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稍具光泽,平滑或龟裂纹。质脆,易破碎,断面不整齐,具光泽,有细孔。无臭,味涩、苦后略甜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以黑色略带棕色,不焦不碎,味微苦而涩者为佳。显微鉴别

    取儿茶膏粉末以水装置,放置片刻,置显微镜下观察,可见大量针晶束及黄色块状物。不得有淀粉粒。

    理化鉴别

    1. 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乙醇5ml溶解,滤过,滤液加氢氧化钠试液3~5滴,加石油醚5ml,振摇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观察,石油醚层无亮绿色荧光。(与方儿茶区别)

    2. 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水10ml使溶解,滤过,滤液加三氯化铁试液1~2滴,溶液呈墨绿色。

    3. 取本品粉末约0.1g,加水25ml使溶解,滤过,取滤液10ml,加饱和溴水约5滴,立即发生黄白色沉淀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4. 取火柴杆一端插入本品水浸液中,使轻微着色,待干燥后再浸入盐酸中立即取出,置火焰附近烘之,杆上即显深红色。

    5. 取本品约0.2g,加水50ml使溶解,加浓盐酸5ml与甲醛试液10ml,水浴上加热,有黄棕色沉淀,放冷,滤过,滤液中加三氯化铁试液数滴与固体醋酸钠5g,下部应呈棕红色,不得呈蓝色。(检查其他鞣质混入)

    6. 薄层层析。样品制备:取儿茶细粉1g,加甲醇10ml溶解,滤过,滤液供点样用。吸附剂:0.5%CMC硅胶G板(青岛海洋化工厂),105℃活化半小时。展开剂:氯仿-甲醇-甲酸(8:2:0.08)。展距:16cm。显色剂:喷含1%盐酸的0.05%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醇溶液,儿茶素斑点显紫色。

    儿茶薄层层析图谱
, 百拇医药
    S:儿茶精 1.儿茶膏(黑儿茶) 2.方儿茶(棕儿茶)

    

[性味及功效]



    味苦、涩,性微寒。内服清热,生津,化痰;外用收涩,敛疮,止血。用于痰热咳嗽,咯血口渴;外治溃疡久不收口,湿疹口疮,痔疮,外伤出血。用量1~3g,包煎,多入丸散服,外用适量。

    

[药理作用]



    1. 对平滑肌作用:儿茶水溶液能抑制家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,且能促进盲肠的逆蠕动,而有止泻作用,但对大肠几乎没有作用。

    2. 抗菌作用:儿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喉杆菌、变形杆菌、福氏杆菌及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,对于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,抑菌与鞣质的防腐作用有关。

    

[附注]
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1.生产中常见将他种植物的茎枝混入,为有利于今后鉴别,现将儿茶茎枝的显微组织和粉末特征列于后:

    组织:儿茶茎枝横切面(直径0.4cm),木栓层为2~3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,黄棕色。皮层窄,由4~7列长圆形薄壁细胞组成。维管束鞘纤维排列紧密,3~5列继续排列成环,略带黄色,壁厚木化,直径10~25μm,少数四周薄壁细胞或含有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。中间偶有石细胞,1~3个散在,直径13~35μm。韧皮部薄壁细胞数列,形状不规则。木质部宽广,约占整个横切面的1/2以上,由导管、木纤维、木薄壁细胞组成;导管圆形,径向排列,直径13~70μm;射线1列细胞,细胞长圆形。髓部钝五星状,髓部薄壁细胞近木质部的较小,直径最小的约74μm,中心部分的较大,直径可达100μm,具纹孔,几无细胞间隙。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儿茶茎横切面简图(×18.6)

    粉末:儿茶茎干的粉末黄绿色。纤维长条形或梭形,成束或单个散在,壁厚,直径10~25μm,长460~1800μm,少数纤维束四周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,形成晶鞘纤维。导管多数为具缘纹孔,另有部分螺纹及网纹,直径13~70μm。射线细胞长圆形,多为1列。木薄壁细胞长方形,壁木化增厚,具纹孔,直径7~24μm;髓薄壁细胞长方形或椭圆形,壁略增厚呈链珠状,纹孔明显,直径74~100μm。淀粉粒单个散在,脐点缝状偏于一端,层纹可见。石细胞少数,形状不规则,直径13~35μm。

, 百拇医药
    [点击上图放大]


    儿茶(茎)粉末图(×225)

    1.晶鞘纤维 2.导管 3.射线细胞 4.木薄壁细胞 5.石细胞 6.淀粉粒

    2.商品中尚有方儿茶(Gambier;Gambiercatechu),系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Uncaria gambier(Hunter)Roxb.带嫩叶的干浸膏。方儿茶呈方块状,每边长约2cm,表面棕色至暗棕色(故又称"棕儿茶"),多平坦无光泽,有时可见裂纹,质坚实或松脆,断面浅棕色至浅棕红色,无臭,味苦涩。产于缅甸、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等地。方儿茶含儿茶鞣质约24%,儿茶酚30%~35%,槲皮素及儿茶荧光素。

    3.另一种柏勒儿茶,系豆科植物柏勒树Dichrostachys glomerata (Forsk)Chiov的茎枝水煎浸膏,产于广东。, 百拇医药